今年三月某天中午,有一位汽車零件入口商的朋友李先生致電給我,約我到尖沙咀午膳。我應邀前往,與他見面後互相寒喧一番,知道他近來生意不錯,便問道︰「老李,既然生意順景,何以心事重重的樣子呀?約我出來,想必有事找我,請有說毋妨。」

老李說︰「亞張,有一件事,我覺得很疑惑,但又想不出原因,所以想請教你。」接著,老李將事情告訴了我。早兩天,有一個自稱從事大陸貿易生意的曾先生到公司找他,說要訂購一批約值一百萬元的汽車零件運往大陸,請老李報價。雙方談了約半小時,那位曾先生對老李提出的價錢和條件都似乎很滿意,臨走前還相約老李於翌天早上在公司會面,他會帶同訂金一併再到來。

到了翌日,那位曾先生果然打電話到老李公司找他,說今天早上九時正會到訪,並請老李收下訂金後才替他訂貨也未遲。約於上午九時十分鐘,那位曾先生帶同他的一位李姓合夥人來到老李公司,並隨即邀老李到附近的酒店地庫共進早餐。剛到酒店餐廳坐下,曾先生的合夥人李某說要去銀行一趟,很快回來。李某離開後,那位曾先生對老李說他們今天要趕往大陸,一會兒,他合夥人會帶同支票五十萬回來給老李作訂金,請老李回公司先發一張收據給他。至於合約方面,則可以待支票兌現後才草議,並說將來合作機會仍很多等等。大半小時後,那位李某回來,喝了杯咖啡,便陪同老李到銀行把支票存入了他公司戶口,再回公司取了收據便匆忙地離去。

奇怪的是,老李在職員口中得悉,在他們三人離開公司後不久,那位李某卻突然折返老李公司,並對公司的職員表示需要在老李的辦公室裏等一位同事。約在九時半左右,又有一位錢先生到來找〔李生〕,那位職員不虞有詐,便招待他坐進辦公室。李某和那位錢先生在房內談了大概十分鐘左右,錢先生便先行離去,而那位李某也隨後離去。

說到這裏,老李停下來,然後問我這究竟會是甚麼一回事?我想了一會兒,對老李說︰「你的疑惑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,沒有人會這樣做生意的;怎會在毫無任何合約保障下,竟可交下按金況且你們雙方事前都不認識對方!」老李答道︰「我最奇怪的是…我應該在此事中不會有任何損失,我已十分小心,給他們的收據也只是寫了收到銀行支票及該票號碼,就算支票不兌現也沒有責任要我交貨或欠他們甚麼。」

我說︰「我反而擔心支票會兌現。」老李問︰「為甚麼?」我叫老李不要多問,先到銀行去查那支票是從哪裏發出,看是不是姓曾或姓李的簽發的。(待續)